家装市场陷入价格“雾区”原价万元以上的家电,讨价还价后可以轻松砍去两三千元;标价数千元的家具,打个七折八折成交属于正常现象;板材、瓷砖、洁具,折扣幅度动辄4-5折……眼下家装旺季到来,不少购买家电、家具和建材的市民发现,如今家装市场的价格可谓是迷雾重重,标价和实际成交价往往相差甚远, 即便是低价成交,心里还是有些不踏实—— 家装市场讨价还价成普遍现象 国庆黄金周已过,但踏进市区的家电卖场和家居市场,依然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促销广告,其中醒目的降价和促销价标签占了很大比重。 记者昨天在市区一家电卖场内看到,彩电、空调、冰箱等多数大家电旁除了铅字印刷的商品标价签,还有手写的促销价,促销价一般都要比标价签上的价格低很多,少的几百元,多则几千元。如,一款热水器的商品标价签上是4500元,而促销价只有2980元;一款三开门的冰箱原价是6599元,促销价是5760元;一款原价9990元的液晶电视,促销价只有7990元。虽然促销价已经相当诱人,但记者问还有没有让利的可能时,该卖场的营业员立刻表示可以找柜长再商量一下,或者再多赠送一些礼品。 在市区一家家居市场,不管是家具,还是建材,记者问到的七八个品牌,销售人员均表示可以打折优惠。一家品牌洁具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全场最低可以打6折,当记者表现出较强的购买意愿时,销售人员又表示可以打到5折。一位销售实木家具的老板更坦陈,标价只是个参考,他们全部都是7折销售。 记者留意到,不管是购买家具、建材,还是家电,市民似乎已经习惯和营业员讨价还价,家装市场内随处可见“分毫力争”的顾客和“苦口婆心”的营业员在谈价格。 消费者疑惑还价后可能还是吃亏 “以前商场的东西标什么价就卖什么价,看中了就买。可现在标价越来越离谱了,如果不砍价人家还当你是傻子呢,还下来有时还真让人有些不敢相信。”市民王先生家里的装修接近尾声,国庆长假期间他买了一些家电。在与几家家电卖场的营业员轮番砍价比价后,最终他在市区一家家电卖场以6000多元的价格买到了标价在1万元以上的液晶电视。虽然买得相当“实惠”,可王先生心里还是有些不踏实。“这次居然可以砍到这么低的价格,以前会不会买亏了呢?现在买东西真是叫个累啊!” 对于没有任何家装知识和经验的市民郭先生来说,眼下家装市场的标价更是雾里看花,虚虚实实让他无所适从。“那天我去买橱柜,标价是1600元/米,营业员说可以打8折。我问可不可以再优惠一些,营业员竟然让我说个价格。”郭先生无可奈何地说:“我一辈子可能也就装修一两次,对于这些建材我根本就是一窍不通,现在的品种和品牌又这么多,我怎么可能知道什么样的价格合理?这样的销售方式岂不是蒙人,难道商家就不能标个让人放心的实价,成本加上一定的利润,该卖多少就标价多少。” 经营者抱怨不让砍价生意会跑掉 “没办法,我们也不想这样,每卖一件商品都要和顾客讨价还价半天,实在是累得很。如果价格降得爽快,顾客会认为还有让价空间,即使是已经降到了不能再降的地步,有的顾客还是不相信。”五星电器镇江卖场的一位营业员告诉记者,商品标价签上的价格是家电厂家给出的指导价,比较真实的价格主要体现在促销价,最终的成交价则是家电商家之间竞争的结果,实际上的差距并不大,给不同顾客的价格也不会有太大区别。 “现在的顾客已经习惯砍价,如果不让砍价他们心里反而不舒服,说不定这笔生意就跑掉了。”谈起买家具建材需要讨价还价,市区一位家具经销商很无奈地说:“没办法,我们也不希望背上一个价格不诚信的包袱,可现在风气就是这样,大家都喜欢讨价还价,外地的家具建材市场也是盛行砍价之风。我们只好把价格挂高一点,比较普遍的做法是标价为进价的两倍左右,再把折扣放得低一些,让顾客看上去就非常开心。” 管理者无奈法规没有要求明码实价 对于家装市场讨价还价的现象,镇江月星·九润国际家居广场的一位负责人认为,这是商家的价格战陷入了一个误区,其实越是市场发达、竞争规范的地方,商品的折扣就越小,砍价的现象就越不活跃。 “看上去砍价对买卖双方都有利可图,但其实这是一把双刃剑,经营者会在越来越离谱的砍价中失去信誉,消费者则会面临一种不公平的买卖环境。”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经营者没有在首个砍价回合中挤干价格水分,结果镇江消费者到了外地的家居市场,那里的经营者一下子就给出了最低价,导致镇江消费外流现象加剧。 谈到目前家装市场的标价和成交价不符的问题,市物价局价格举报中心的相关人士表示,这种现象不只出现在镇江,全国都是这样,现在商品大多采用的是市场调节价,商品的定价权由经营者自己掌握。而国家的相关法规只规定,商品销售必须明码标价,没有强制要求必须是明码实价,物价部门也只能倡导商家采用明码实价。
原作者:
来 源:京江晚报
共有2478位读者阅读过此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