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唯一进入世界500强的建材企业中国区市场总监,林青焰对国内住宅产业化的前景非常乐观。他表示,拉法基的产业化隔断墙在国内四、五星级酒店已经应用得非常广泛,一些顶级的酒店式公寓也已经开始应用。 目前,拉法基的产业化相关建材已经在国内房地产的领先企业内推广。“5年后国内住宅产业化就会小有规模。”林青焰对此显得信心十足。 住宅产业化要求提供解决方案而非产品 《第一财经日报》:与法国、韩国、日本等住宅产业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国家相比,中国的差距主要在哪里,体现在哪几个方面?这种产业化的建材与传统建材成本相差多少,有哪些好处? 林青焰:以产业化隔断墙为例,在法国,早已应用非常广泛;而在韩国近年来的使用率也几乎翻了一倍。而国内只有四、五星级酒店,还有极个别的顶级酒店式公寓有应用,大部分普通住宅都没有应用。 产业化的隔断墙是在工厂做好的整体,不需要在工地现场一块砖、一块砖地搭建。以每平方米的成本计算,大约成本要比传统建筑增加50%。虽然单体价格看似贵一些,但这样单纯比较并不恰当。因为产业化的建材可以使整个工期缩短,整体来说成本还是持平的。而且因为墙体更薄、更轻,材料性能更好,因此在保温、隔音、调节室内湿度等方面都比传统材料更胜一筹。 《第一财经日报》:无疑,PC的方式可以打通房地产产业链的上下游,对于建材公司来说同样是一个难得的机遇。要想尽快向住宅产业化方向转变,您觉得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的建材公司有哪些不足?作为来自产业化程度相对较高国家的公司,您觉得有哪些先进的理念和经验值得国内建材公司借鉴? 林青焰:国内公司更偏重于自己单个的产品,缺少关注和研究上下游客户的需求。如果以住宅产业化的标准来看,建材公司应该更人性化一些,不要只埋首于自己的产品上,更应该逐渐去关注客户的需要,致力于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 但目前国内几百家建材公司,能够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的公司屈指可数。大多数公司并不具备技术力量,比如一个隔断墙是由很多构件组成的,事先要了解清楚客户需要隔断墙有哪些用途,然后根据客户需求定制部件,再把所有部件组装在一起。 住宅产业化要求建材公司把产品做得更完整,这应该体现在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从提供产品到可以提供解决方案,这需要一个过程。现在万科的PC楼只是在墙体、主体结构上的产业化,下一步还应该力求装修产业化,而不是在产业化的住宅里还用传统方式装修。 《第一财经日报》:您觉得目前在国内推进住宅产业化的市场环境成熟吗?为什么?中国在住宅产业化的推进上存在哪些误区? 林青焰:从消费者来说,如果认识到产业化住宅给他们带来利益的话,人们会非常欢迎,因为产业化住宅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舒适度,除了外观可能不是那么花哨;从建筑行业角度本身来说产业化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还只存在于万科这样的领导公司和它的合作伙伴之间,国内尚不具备完全住宅产业化的资源整合。 对开发商来说,大多数开发商还没有看到产业化所带来的好处,因此他们只是在观望。而万科想得很远、看得很远,这极可能成为万科在接下来的十年中形成战略优势领先的一步。不过,更多的开发商还没有意识到这一步。 政府应该从立法方面推动住宅产业化 《第一财经日报》:作为万科住宅产业化的合作伙伴,您是怎样看待万科住宅产业化这一努力方向? 林青焰:产业化是一个过程,从结果的角度来说是走向成品化。不再是毛坯房,而是精装修房。装修是国内与国外主要的差距,国外全部是精装修房子出售,从设计的角度来说更专业,而且更节约资源,也可以提高品质。 从结果成品化来说,使得住宅一步到位,无论是结构强度还是保温隔音都是一流的。另外,产业化住宅的设计更加标准化,更加专业化。 《第一财经日报》:住宅产业化的主要挑战会在哪方面? 林青焰:国内尚未形成住宅产业化的大环境,只是个别理念领先的公司比如万科在推动,产业链要形成规模效应还比较难。如何使更多的住宅开发公司看到产业化所带来的益处,对于万科这样的开拓者来说是不容易的。 《第一财经日报》:对于住宅的理念中外有何不同?住宅产业化是否可以拉近这一距离? 林青焰:国内消费者不够理性和专业,消费者重外观重空间,要漂亮,空间要大;大多数人轻功能轻性能。国外更注重功能和性能。而国内开发商也在迎合消费者的需求。比如大落地窗,这对环境是很不好的。比如在韩国从外观来讲可能都一样,并不怎么样,但走进去会发现效果和性能实用功能好。国内近年来为了差异化已经付出了很高的代价,对环境付出的代价是很高的。 产业化则不同,它是专家造房,消费者拿到的是成品。我估计再过5年住宅产业会在国内初具规模。此外,政府也应该从规章制度和立法上促进产业化发展。比如在新加坡,政策会鼓励产业化造房,而提高垃圾处理费用,这样的效果也是很好的。 其实政府完全可以在住宅产业化上发挥更积极的作用,现在建筑节能方面的强制性就做得不错,很多开发商都没想到会这么快。而在产业化方面政府不够果断,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造成与国外差距过大。
原作者:
来 源:第一财经日报
共有1545位读者阅读过此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