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近期纷纷公布了今明两年的住房建设计划,其中各地的建房计划首次清晰勾勒出社会保障性住房路线图,保障房建设将踏上从住房结构'拾遗'到'重建'住房结构的新路。随着各地不断推进保障房的建设步伐,住房保障体系将日臻完善。 住房结构'拾遗',政府职能回归保障 今年以来,厦门市有近300户住房困难家庭陆续搬进了该市首批保障性租赁房,这些租赁房主要集中在岭兜小区、民盛商厦等地。陈久珍一家三口便是其中的一户。 此前,陈久珍一家还拥挤在湖里街道康泰社区的一间破旧小屋里,夫妇俩长期没有固定工作,家庭年收入始终徘徊在温饱的低水平,社区周边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城市变得越繁华,改善居住的梦想距离这一家人就越遥远。 2006年5月,厦门市正式宣布,为解决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建设保障性住房,同年底成立了厦门市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办公室。好消息让陈久珍一家人真切地感受到,改善居住的希望正朝自己走来。2007年6月,陈久珍一家向有关部门提交了保障性租赁房的申请,很快就成为符合条件的候选家庭。 现在,陈久珍一家住的租赁房有60平方米。'房子是由政府统一装修好的,每月租金只要300元。'陈久珍高兴地说,'政府没有遗忘我们的困难,让我们有了安稳的新家,我们的心也安定多了。' 福建省建设厅介绍,厦门是全国最早探索实践社会保障性住房工作思路的城市,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囊括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等多种政策性住房的住房保障体系。如今,被原建设部称为'厦门蓝本'的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经验被推广到了全国。 厦门大学教授陈培爱说,从结束福利分房到开启住房产业化的过去十年里,我国各大城市的房地产价格普遍突飞猛进,住房建设片面依赖市场而忽略保障的做法,导致一些中低收入家庭没有能力购房改善居住条件。社会保障性住房从被提上议事日程到予以实施,可以说是我国发展过程中住房结构的一次'拾遗补缺',是政府保障住房民生的职能回归。 '重建'住房结构,调控楼市成效初显 在近期已公布的全国各大城市的建房计划中,保障房建设目标都占了整个住房建设总量的20%以上。以福州为例,今年该市住房建设总量目标为520万平方米左右,其中社会保障房计划建设150万平方米。 福州大学不动产研究所教授刘福泉认为,如此大比例的保障房建设必将'重建'现有的住房市场结构,产生的作用将是调控楼市。保障房对楼市调控的途径是,直接改变购房者对市场的预期。 2006年底,福州市拿出2000多亩土地,启动了包括限价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在内的城市社会保障性住房体系建设。在福州某装修公司工作的陈翰就是从那时起开始关注保障房建设进展,陈翰告诉记者:'福州现在的商品房均价大概超过了8000元,远高于我这样一个刚工作的青年的经济承受能力,但我符合保障房的申请条件,所以我不再为买不到房子着急。' 福建省某房地产开发商告诉记者,目前福州市房价涨幅日渐趋缓,大环境是去年9月份以来接连出台从紧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从地区小环境来讲,每年相当于福州房地产市场供应量三分之一的保障房建设,深刻地影响到了福州的楼市结构以及市民对未来房价的预期。 福州市房管局有关负责人说,去年4月份以来,福州房地产市场开始显现微妙变化,一些急于购房的市民受保障房建设影响,纷纷改变了购房计划,不再盲目跟风购房,减少了楼市的炒房因素,曾经一度高居于全国各大城市前列的福州市房价涨幅出现了回落。 据计划,厦门市今年将建成约7000套保障住房,明年将建成约1.3万套。厦门市副市长裴金佳认为,源源不断建成的保障房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一部分商品房的有效需求,使得厦门市商品房价格指数呈现逐月回落的态势,调控楼市的成效已经显现。 住房保障全覆盖,期待实现'按需分配' 保障房建设计划看起来完美无缺,陈培爱研究发现,按照现行的保障房准入条件,只能覆盖一半左右的城市中低收入人群。'厦门岛内的商品房均价已在1万元以上,相当一部分中等收入的'夹心层'家庭既买不起商品房,又不符合保障房的申请分配条件。'陈培爱说。 厦门某高校教师林先生就是一位典型的'夹心层'人士,3年前,他用全部积蓄买了一套29平方米的小公寓房,这套狭小的房屋现在开始困扰林先生的婚后生活。林先生告诉记者:'我咨询过保障房的相关政策,我的处境很尴尬,从人均居住面积上说,我家人均建筑面积达到了申请标准,但家庭收入又刚好高出了标准。' 陈培爱认为,'夹心层'的尴尬存在说明,在现有的住房结构体系中有一个断层,这个断层是市场商品房和保障住房都无法覆盖到的,弥补断层的办法只能是政府扩大住房保障的覆盖范围。 厦门市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说,对厦门而言,住房保障实现全覆盖为时不远了,该市政府去年承诺,申请保障房的家庭都将在3年内实现入住。现在这一承诺时间随着覆盖总人数的减少而不断提速。2010年底,厦门将建成4万多套保障房,期待早日实现保障房'按需分配'。 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国强认为,保障房要做到全覆盖,对许多城市来说,并非一件容易办到的事。据统计,在过去的两年里,厦门市在保障房方面投入了近百亿元,这是一笔庞大的财政支出,并非所有的城市都能承担起如此巨大的公共财政开支,而住房保障制度创新实践最离不开的就是强大的财力支撑。因此,有关部门在房地产政策、财税分配制度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住房保障体系的发展完善。
原作者:
来 源:新华网
共有1664位读者阅读过此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