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至今,经过十余年的飞速发展,家居行业涌现出了一批具有较高品牌知名度的家居卖场、装饰公司和建材制造商,共同创造了家居行业辉煌的发展历程。作为家居行业的两支主力军,家居卖场和装饰公司,就像同一摇篮里成长起来的两个婴儿,在迅速长大之后,已经到了寻找各自更大发展空间的时刻。分,还是继续合?以2006年底万家灯火与全部入驻装饰公司解约为引线,这一问题首度被摆在了人们面前。家居卖场和装饰公司相互关系的未来走向和各自可能采取的应对策略,成为各方密切关注的焦点。 其实,在与装饰公司解约之前,万家灯火就已经对解决双方存在问题可能采取的措施和办法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分析和探索,综合起来,可供卖场选择的主要模式不外乎以下四种: 一、全部实行自营家装业务,不再引进装饰公司的“纯自营”模式。这需要卖场有一定的自营装饰业务基础。就像万家灯火,已经有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加之独有的以家装为龙头,带动建材销售的独特经营思路,所以自己独立做家装也就十分自然了。 二、自营家装与入驻装饰公司并存的并行模式。就是在保留入驻家装公司的同时,卖场也自行承揽家装业务,就像去年万家灯火推行“万总管、家装贵宾服务”时那样。不过这其中存在着卖场家装业务与装饰公司家装业务的直接竞争,而且这种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不可调和的,长期实行的可能性不大。 三、通过收购兼并只保留一家装饰公司的购并模式。这种模式的好处是有着现成的家装管理模式、队伍和营运网络。但弊端在于,容易产生企业文化和理念上的冲突,导致管理效率下降,最终效果如何还需通过实践的进一步检验才能知晓。 四、卖场不从事家装业务,继续与多家入驻装饰公司合作的传统模式。为了保持家装对卖场销售的带动作用,卖场可对装饰公司在本卖场的采购量或采购比例提出要求及对其具体经营形式提出要求,进行设限。但这种办法的具体落实、执行难度很大,恐难达到预期效果。这种模式能否持久实行,还需要打个问号。 对应卖场的模式选择,相应地装饰公司也主要有四种经营模式可供选择: 一、完全脱离卖场,专心从事小区开发和街边店面建设,建设自己的家装体验馆。这对那些品牌影响力较大,实力相对雄厚的家装公司而言,可能比较适合。这也是继通过实行集成家居、家装套餐向上游延伸的同时,向家居产业链条的另一端(即消费前沿)靠拢的一种重要策略。 二、继续保留在家居卖场中的分店,同时大力进行小区开发、开设街边店面,开设自己的家装体验馆,以逐步减轻对家居卖场的依赖。 从目前发展情况看,开设家装体验馆日渐盛行,投资和建设规模也越来越大,面积从数千平米扩大到近万平米,投资也从数百万增加到数千万不等。据了解某卖场投巨资建设的家装体验馆也将于近期开门迎客。这种模式虽然实现了消费者与各种装修装饰风格的零距离接触,但如果更新不及时,就难以保持其对消费者的持续吸引力。而且,由于一次性投入大、更新成本高、回报率低,恐有给企业造成财务负担,产生经营困难之虞。 三、被某家卖场所收购。这对于那些品牌知名度较弱、市场开拓能力不强的二线装饰公司也不失为一个较好的选择。 四、继续以进驻卖场为主。这是过去装饰公司采取的主要经营模式,大家都已十分熟悉,在此不再赘言。 当然,随着市场形势的发展变化,可能还有别的一些经营形式出现,如进驻超市等做法。如果设计、施工分离能够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那么,重新建立装饰设计市场,就像最初的百姓装饰市场那样也未尝可知。 其实分合无定式,分也好、合也罢,都是企业为适应市场变化而采取的一种策略,具体选择何种模式,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要因企而异,谋定而动,特别是要静下心来,按照自身实际情况,紧紧围绕消费者的需要,大力进行经营创新,真正给消费者以实惠和便利,这样才能摸索出一种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才能持续适应市场发展变化的要求,最终跑赢市场“大盘”。
原作者:
来 源:
共有1909位读者阅读过此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