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的迭影 很小的时候,就有人告诉你,在地球的另一边,有这样一片大陆,它广袤神奇、自然质朴,有着最黧黑的肤色和最耀眼的阳光。尤其是在非洲的北部,在亚非欧的交界处,有多少幕历史在这里上演更迭、有多少个民族在这里交融,有多少种宗教和文化在这里碰撞影响。 怀着长久以来的向往,按捺着无法抑制的激动,今年年初有幸和几个朋友驱车从北到南穿越了整个非洲大陆,这次旅行,不仅让我看到了非洲的荒漠、丛林、湿地、高原、雪山这些自然景观,还看到了非洲的现代化文明,非洲在我心目中已不单单是自然与蛮荒的非洲,它的自然、它的历史、它的风俗、它的古代文明、它的现代文明迭影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一定是中毒太深,在拿到新房钥匙的那一刻,我就毫不迟疑地决定这一次我的新家将以“非洲”作为主题,为的是日日和“非洲”邂逅,实现我“生活在别处”的夙愿。 自然的迭影 当你看到那随时掉落的水果,看到只穿草裙的少男少女,你就会确定他们一定是黑色的亚当和夏娃。难怪有人说,非洲是最接近伊甸园的地方。可是非洲和中国毕竟离得太远了, 我的居住梦想还会实现吗? 我的心里还是七上八下的,毕竟北京和北非离得太遥远了,可是当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设计师的时候,没想到得到了他们的肯定和支持。 可是仔细想来,非洲,尤其是黑非洲并没有特色住宅可供借鉴。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非洲真正的精髓是什幺?在非洲旅行时的一幕幕开始回放在我的脑海里,那些迁徙的角马,如洪水般涌动,大地也为之震颤;那些跳跃的斑马,简直就是黑白交响的乐章,我茅塞顿开, 自然与自由就是非洲的真谛。 为此,我将新家的一切都限定在自然的范围里,石、木、竹、藤、布是这里最基本的材料,这些丰富的材质传达着同一个主题——自然、朴素、随意。设计师和我不谋而合。我们决定,地面满是天然页岩,未经打磨,层理丰富而自然;公共区域墙面是黄红两色,黄色是非洲泥土的颜色,红色也不是普通的红色,而是东非高原一种特有的红色土壤的颜色。就这样,经过5个多月的努力,我竟然真的生活在“非洲迭影”了! 一层的格局简单明了,客厅、餐厅、客卧、主卧还有公共卫生间都在一层。 在非洲,感觉最不一样的就是那些直接暴露在户外(稍有隐蔽)的浴室,颇有沐浴天地间的快感,经常会有小动物跑来饮水,用或好奇或惊恐或憨直的大眼睛或小眼睛看着你,那感觉,怎一个奇妙了得!设计师根据我的意愿,将原本套在主卧中的卫生间墙体拆掉,只保留了浴盆,也让它直接暴露在主卧里,坦荡面对阳光,面对生活。躺在浴缸里,对面就是一组黑白装饰画,这可是赏心悦“沐”的乐事啊! 而客卧,即使是来我家小住的客人,也要让他们感到浓浓的非洲意境。墙面东非高原的泥土色,那沉静的色彩让我难忘。墙面的哈达是青海五屯寺的喇嘛送的,圣洁的白色仿佛是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 一千零一夜的故事里很多精彩的段落都发生在密室、洞窟和地下宫殿里。咱们也下楼瞧瞧去。楼下有两个空间,一是展示及活动厅,另一个是酒吧。看着一层的黄泥色、红土色的墙面,心里着实觉得“温馨”,为了缓解这种强烈的“温馨”感,在更加私人化的空间里,特意用灰色调来平衡一下,营造出点“cool”感来。呈现出非洲的现代气质。 历史的迭影 入口处,加建了最具特色的伊斯兰拱廊,经过拱廊的分割,一层的玄关、客厅、餐厅及卧室四大区域被划分得非常明确和清晰。拱廊成了整个空间的核心和焦点,不仅因为地处中心,更重要的是奠定了空间的内在气质。北非的味道一下就弥散开来。记忆的闸门就此打开,清真寺外是喧闹的市井生活,清真寺里却是圣洁晴朗的宗教气氛。这就是我朝思暮想的马拉喀什。最难忘的是这里出产手工锻打的铜灯,那些充满几何形式之美的铜灯,最令人遗憾的也是这些铜灯,由于体积太大不便携带,我不得不与它们失之交臂。庆幸的是设计师掘地三尺,终于在北京找到了同样的铜灯。从此,看灯影成了我的视觉享受。灯玲珑剔透,影虚无缥缈,影比灯更美。 本来是想把所有的非洲艺术品统一放在一个类似“多宝多宝隔”的地方,设计师建议“没必要”,他们说,对艺术大可不必总是一副“膜拜”的态度,艺术本来就是源于人们对于美的向往,所以让这些美丽的艺术品还原于生活,用于生活,和它们亲密接触,可能才是对待艺术最好的方式。你看,就这样,非洲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就迭影在我的生活中了。
原作者:
来 源:《Lady格调》
共有2365位读者阅读过此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