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迷恋童话中神秘温馨的森林斜顶小木屋,当时我觉得,如果同鸟儿生活在巢中相比,没有任何一种生活方式比生活在斜屋顶下更好。而今天,我终于拥有了朝思暮想的安在顶层的家,挥别了长久以来局限在都市水泥森林中的无奈和烦躁,拥有了一份久违的好心情。 清朝的李渔说:“房屋贵精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织巧烂漫”。在斜屋顶窗下,我们与天空对话,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感受着四季的变迁,而嵌在斜屋顶上的那一小片天空所赋予我的已不仅仅是四季的阳光,更重要的是它所体现的那种简洁清爽,自然淳朴的北欧风格,一种更加接近自然的生活方式。 在房间的中间,砌了一方日式地炉,当屋外寒风呼啸,大雪纷飞的时候,这里就成为最温暖的角落了,可以和两三好友,围坐在一起,品茶饮酒。天花板以及角落里小柜子是旧旧的原木质感,一切都是原汁原味,没有矫情的成分。一切真的好像身处森林边缘的小木屋,那种清新的木头味萦绕在身边。 主人提醒 如果想在自家的阁楼也砌出个地炉,一定要注意防火,除了地炉要用水泥,地炉底部最好铺层沙子,这样可以隔热。 如果你家阁楼的斜屋顶直接与地面连接,并没有所谓的立式墙体,那么你会觉得可利用度太低。其实也有解决的办法,就像这间阁楼打造成日式,地面铺上榻榻米,这样节省了桌椅的高度空间。 斜屋顶间装修的TIPS A、相对于平屋顶的房间,斜屋顶间的装修更要动些脑筋,尤其在家具的选择上,在靠斜屋顶的一面,为了充分利用斜屋顶下的空间,可以把家具的一面按照自己的需要做成与斜屋顶相吻合的倾斜的样子,别有一番情趣,从中您还可以体会到自己设计家具的快乐。 B、窗户下的空间也不能白白浪费,因为窗户底部到地面的距离一般较短,可以利用这个空间储物。可以在窗户下安装一个移动的有滑轮的柜子和一些低式家具。不仅实用,还可以遮住窗下的暖气。 C、如果阁楼原来的窗户面积较小,或者是古老的老虎墙,都可能导致较差的光线和通风效果。你可以考虑改装窗户或增设斜屋顶窗,但必须经过物业的批准,在相关专业的指导下进行加大或改装。目前市场上的斜屋顶窗专门用在阁楼上,不仅有良好的排水设备还能有效防止漏水,让你在阁楼里生活无忧。 D、窗洞口内侧壁顶部与楼地面垂直,这样就可增加斜窗的采光量。45度角斜窗下端距地面0.9~1.1米,上端距地面1.8~2.2米。小于45度角,建议选用较长(1420cm)的窗户,可以弥补角度的不足。 E、暖气片等热源应放置在窗户的下方,这样就可以保证使热气流上升到玻璃表面,窗户内表面的温度得到提高,由此也减少了水汽的凝结量。 立面墙当窗风光无限 以前看到国外的家庭照片,小小的白色栅栏圈起的绿地、白窗、白墙、白色的斜屋顶,美得像童话一般令人惊叹。而孙女士就是这样一位拥有了一个童话的幸福女人。 这是面积将近400平方米为3层跃层的房间,楼上的两层从卧房到儿童房,再到顶层的休闲区,共有3间的斜顶屋。这也给了主人更多的发挥空间。房子的最底层主要是公共活动区:客厅、琴房、餐厅。客厅整体的调子庄重、典雅,很符合主人留美经济学博士的身份。 现代人的日常生活非常紧张,在底层满足了生活的基本需要的前提下,顶层的空间就可以开辟出一块休闲区。这家的最顶层与一般的斜顶屋不同的是,空间很开阔,有三个大玻璃斜窗,可以让你享受到更充足的阳光,更新鲜的空气,更宽阔的美景。由于每个窗扇都可以轻松自如地翻转160度,所以清洗起来也十分方便。男主人告诉我们,本来是想用来做音响房的,连墙壁都做了巧妙的隔音改造,但最终最美的房间,留给了全家人。在这个窗下叙谈,你会想到什么﹖远山流水,高天白云?斜屋顶与立面墙交接的地方也是斜屋的一个死角。大多数人都将此做成一排柜子,但是这家的主人干脆将立面墙也做成了窗户,这样整个房间的阳光与通风更加充足。 近年来,儿童房作为一个家装热点,经常受到讨论。事实证明,很多的孩子喜爱充满幻想的斜屋顶间,其实,为孩子们在斜屋顶下创造一个儿童乐园确实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不规则的室内更符合儿童活泼的天性,而斜窗亦能带来明媚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层的卧室和儿童房一律采用了来自丹麦的威卢克斯VELUX斜屋顶窗,据主人介绍,这种窗户满足了一个现代居室的多方面的居住需求。首先,它为居室提供更充足的采光和更良好的通风环境,同时,也为主人带来了更广阔的视野。 儿童房里的斜屋顶窗也有独到巧妙的设计,由于孩子们个子低,伸手不能够到窗户,一个可伸缩的控制杆轻松解决了问题,让孩子也可以打开高窗,且没有任何危险性。 卧室因为面积不大,所以将床垫直接放在了地上,主人很有创意地在斜屋顶的立面墙上刻了个床头的样子,使床与整个房间融为一体。 主人提醒 作为休闲区,要有足够大的窗户,能保证良好的采光和通风。要有一定高度的立式墙体,能保证空间不会过于压抑。 热爱环保的朋友们,如果住在斜窗下,可别放弃这个好机会,我们可以在窗户底下做一个搁板,或者直接安放在一溜小柜子上面,斜窗带来的充足阳光,会让植物生长得格外茂盛。
原作者:
来 源:中装协
共有2476位读者阅读过此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