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之权威观点 强制执行评价标准 我们的国情决定必须提倡建设资源节约型的社会,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或绿色建筑是一个目标,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或者手段。 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需要全方位的开展工作。第一,本着研究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节能省地型发展的模式,倡导住宅的合理户型、建筑形态、容积率、环境生态保护措施等,做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第二,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技术标准,并且强制执行。去年年底,我们颁布了两个标准,今年3月7号,又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并从今年6月1日开始执行。去年颁布的是住宅技术标准,今年发展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第三方面,要筛选先进成熟的技术,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提供科学技术的支撑,在现有的住宅体系中,筛选不同气侯和条件的地区,发展符合节能省地型的住宅。第四,要加快制定配套的经济技术政策,主要包括节能省地型住宅的战略,明确发展的目标、规划、经济政策、组织政策等。建立有效的工作推进制度和激励机制,使用财政、投资、信贷、土地等经济调控手段,逐步构建资源节约型结构,实现自主发展的一种态势。 童悦仲 建设部住宅产业促进中心副主任 伪绿色别想蒙人 最小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质量的住房,这是对绿色建筑一个比较简单的解释。8月28日下午,在厦门市建设与管理局主办的“海峡西岸绿色建筑研讨会”上,绿色建筑这个词汇被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和相关部门领导用不同的方式做出了全面的阐释,也让与会的房地产开发商们受益匪浅。 今年6月1日,酝酿多时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开始正式实施。与房产新政引起广泛争议和关注不同,绿色建筑标准的实施显得非常小众。有专家称,标准公布后,还是有一些开发商知难而退的,将原本主打的“绿色建筑”概念做了修改,在宣传上另觅他途;但也有部分开发商信心十足,希望通过标准的确定,验明正身,将真正符合绿色标准的产品推向市场。 应该说,一段时间以来,“绿色建筑”经常会成为开发商炒作项目的噱头,混淆视听,也让购房者很难认定。如今有了标准,也就有了防伪标志。让真正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项目推向市场,也成了本次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主管部门和开发商的共同心声。 新标准打假伪绿色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今年6月1日出台的,到现在已有近三个月的时间。但是,还有一些开发商并不清楚这个国家标准,更谈不上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去做前期的规划设计。因此,建设局主办此次会议,目的之一也是为了让业界和社会更多的关注该标准,杜绝假冒伪劣、以次充绿的建筑。 厦门市建设与管理局副局长、总工程师林树枝介绍说,今后厦门新建项目将会对节能提出更高要求,从项目规划设计到施工图审查、施工管理、竣工检查验收和销售,一直延伸到建成后的运营管理都会有专门部门介入。这个标准的出台可以使主管部门直接套用标准评定住宅是否绿色,消费者也更一目了然,知道自己买的房子到底值不值。其实厦门在绿色节能方面走得比较前,已经有很多项目都在搞节能,根据标准,很多项目其实不用投入太多就能马上改善居住环境。此次会议,我们向大家介绍了我国首个《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诠释了什么样的建筑才是绿色建筑,对今后我市如何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的建设,目前市场上有哪些项目有望被评定为绿色建筑,听听专家们的说法。 建设部住宅产业促进中心副主任童悦仲对绿色建筑标准的看法既宏观,也非常重视细节。他在演讲时提出,当前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需要的技术,包括新型门窗的节能技术、外墙外保温、屋面和顶棚的隔热保温技术和遮阳技术等。比如厦门,是处于夏热冬暖地区的南方,所以遮阳非常重要。还有住宅设备的节能技术,主要包括采暖和空调设备的节能技术、节能工具、节能开关、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技术。 建筑变绿不能乱加价 一般来说,绿色建筑的居住品质会明显优于普通建筑,所以价格上也会略高一些。但是,有些开发商借着建筑节能的口号来盈利,打着绿色的牌子大幅度提高房屋价格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专家们分析说,做了节能设计的房子,每平方米成本只增加一二百块钱,但在卖的时候就比不打节能口号的房子每平方米贵上千元。这相当于拿着政府的政策为自己的超额利润来服务。房价的波动因素很多,涨价的因素也远远比成本增加的因素大多了。开发商再用节能住宅的概念赚取超额利润是不应该的。开发商不该借绿色成本来进行“绿色炒作”,不应该把绿色的成本炒成绿色的利润。 其实,绿色建筑初期投入的成本是可能通过节能的运营管理来回收的,从长远看,消费者是受益的。在新的绿色建筑标准中,特别强调运营管理,很多成本投入是可以在良好有效的运营管理中收回的。厦门金都特房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姚金连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蓝湾国际”项目就初步算过一笔帐,做节能环保建筑使整体投人增加了10%左右,但按照原来专家理论值计算,这10%一般在10年内基本上可以回收。 对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绿色建筑在推广的短期内,可能会令房价小幅上扬,但从长远看最终主导房价的还是市场需求。对于消费者来说,要不要为绿色建筑所带给你的优质生活买单,也面临着一种选择。在会上,深圳建科院院长叶青表示,为创新买单的消费者是值得尊敬,绿色节能型建筑推动的不仅仅是一个行业的发展,更是整个社会的进步。 手记: 本土、低耗、精细 BOBO 在“海峡西岸绿色建筑研讨会”上,来自深圳建科院的专家叶青女士就绿色建筑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和追求的目标:本土、低耗和精细。细听下来,其所提倡的理念在实践中非常实用,那就是因地置宜,节约为本。 叶女士举了个简单的例子。她说,在做节能设计的时候,是否不加分析全部都上隔热保温玻璃呢?实际上,在运用过程中,这种玻璃可以精细控制到建筑的每一层、每一面,南面用了,北面不一定要用,这样的精细化设计就为造价的节省带来了巨大的空间。因为绿色建筑不是面子工程,核心思想是如何最细致地做到节约能源而非浪费能源。 节约能源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但并不表示所有新技术都应该不计成本的运用。叶女士认为,我国在绿色建筑的推行上是紧跟世界潮流的,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个不可忽视的对比——2005年中国的人均GDP是1400美元,美国是42000美元,英国是36000美元,这种几十倍的差异使我们在与国外完全不同的基础上发展绿色建筑。本土化和精细化的设计就是要必须关注的这一点。 一位朋友嫁了个家在内蒙古的老公,每年过年回婆家成了她头疼的难题。并不是婆媳关系不好,而是因为生活在南方的她完全不能适应北方的冬天门窗紧闭没有新鲜空气。而一辈子生活在北方的婆婆,也对儿媳妇冬天开窗的行为难以理解。以本土化和精细化的设计理念来看这件事,只需要换个新风系统就可以解决这个矛盾了。
原作者:
来 源:海峡导报
共有1970位读者阅读过此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