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易于营造温馨家庭气息的各种木质地板非常受消费者青睐,在家庭装修中的使用也已十分普遍。由于木质地板通常是用活性木材制成,有较强的吸水能力,遇到湿度、温度等外界环境变化,会随之发生膨胀或收缩变形,所以最首要的铺装工作就非常重要了。 实木地板的铺装 一是找平面。对于实木地板的铺设来说,对地面的平整度要求不像强化地板和实木复合地板那样苛刻,只要保持在一个正常的平整程度就可以了。 二是打龙骨。木龙骨的材质一般为杉木或者白松。龙骨的高度视地面情况而定,但不能低于1.5厘米,宽度不能小于3.5厘米。 木龙骨的固定方法有很多,比如先打眼,然后塞木楔,用铁钉固定;钢钉直接固定;用胶固定以及用框架固定等方法。这几种方法可以同时使用,但是从环保角度考虑,不建议使用胶固定法。打好龙骨之后,要对龙木表面进行找平,为以后的地板铺装打好基础。 打完龙骨之后要做一次清洁和吸尘,保证龙骨正面的平整、光洁。然后再均匀撒放防潮剂、杀虫剂。 三是铺设铺防潮膜。在铺设防潮膜时,要尽量将其铺平,铺放到边,应铺至墙角以上5厘米,以踢脚线为准。接缝的地方必须用胶带固定好。防潮膜之间的反搭接要达到5厘米。 最后是铺装地板。在正式铺装前进行预铺,将地板按照颜色和纹理尽量相同的原则摆放。在此过程中还可以检查地板是否有大小头或者端头开裂等问题。 如果对预铺比较满意,就可以固定地板,正式铺装了。值得注意的是,地板所接触龙骨必须有一根钉固定。在固定地板时,要注意地板是否有端头裂缝、相邻地板高差过大或者拼板缝隙过大等问题。 强化木地板铺装前准备 一是地面要平整。消费者在铺设地板前,可以用尺仔细测量,落差应小于等于5毫米。 二是强化木地板的铺设必须在房间的隐蔽工程完成之后进行。 三是消费者可以检查自家的地面含水率,应小于20%。关于含水率的检验方法,消费者可以用手感觉没有明显的潮湿感,或将几块塑料薄膜密封在地面上24小时,内部无水珠即为合格。 四是应彻底清扫地面,确保整个地面没有建筑渣子、尘土,否则渣土会割破防潮膜或地板平衡层。 五是地热采暖要事先检查好设备的可行性,特别是经过改造的地方,如阳台是否可能出现雨水倒流等问题。 六是应注意事前与门套、门与大理石过门石等厂商确定配合尺寸,门与地面预留高度为8毫米,强化木地板预留16毫米;规格为13毫米仿实木应预留20毫米;规格为15毫米的产品预留22毫米;做门套时底版距地面20毫米,而面板要做到底。 注意事项 专家建议,在铺装实木地板时,要掌握好分寸,为实木地板留下一定的伸缩系数,地板缝隙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铺装效果,地板缝隙过密,在木地板受潮膨胀后,会发生起拱变形的现象。 保持墙体干燥 做墙面装修,基层腻子的干燥处理尤为重要。尤其是粘贴瓷砖、地砖,处理墙面之前,不能让饰面底层过于干燥,一般处理前先泼上水,让其吸收半小时左右,再用水泥沙浆或者石膏粉打底,以保证粘贴的牢固。夏日油漆干得慢,且油漆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后会产生一层雾面。最好的做法是用吹干剂,使油漆干得快一些。夏天装修还会碰到乳胶漆因为干得慢,在潮热天气中发霉变味的问题。在工程中要做好基层腻子的干燥处理,墙壁要满打三至四遍腻子后才可刷涂料。在每次打过腻子后,干燥时间要尽量延长,做好通风,尽可能减少室内水分。等腻子干透后,再打下一遍,不要和春冬时期的工程进度相比。如果在腻子没干透的情况下,就重复打上腻子或刷涂料,把过多的水分锁在其中,墙体就会出现'出汗',甚至大面积开裂的现象。因此,最好在雨季来临之前做完装修。 关注踢脚线 比起木地板来说,踢脚线绝对是个配角,往往会被消费者忽视。很多消费者表示,在选择木地板时,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木地板本身上,而对于踢脚线则没有更多的关注,甚至有的消费者在铺装的时候才临时选择踢脚线。由于消费者的不重视给木地板的质量埋下了不小的隐患,据圣象、菲林格尔、欧圣等地板售后服务人员介绍,其实很多出问题的木地板,其产品质量并没有问题,由踢脚线等配件引起的质量问题占了约五成以上的比例。 与木地板一样,踢脚线也有级别之分,根据甲醛等有害气体的释放量,踢脚线被分为E0和E1级别,圣桦林地板总经理苏泉介绍:'好的踢脚线不仅美观,而且可以更好地使墙体和地面之间结合牢固,减少墙体变形,避免外力碰撞造成地板和墙面的破坏。但劣质踢脚线,往往不仅起不到作用,而且自身很容易发生变形、起翘、退色等质量问题。' 踢脚线不仅起着保护地板和墙面的作用,同时也起着视觉的平衡作用,利用它们的线形感觉及材质、色彩等在室内相互呼应,可以起到较好的美化装饰效果。由于踢脚线是和门连接的一部分,基本属于一个平面,所以踢脚线和门的颜色和材质搭配一致,会显得协调。一般来说,在购买木地板时,都会有相应的踢脚线颜色供选择,建议消费者最好一次性购买,否则后期不仅颜色很难搭配,而且安装也会比较容易出现问题。另外苏泉还介绍,踢脚线的使用量基本和地板的平米数成0.9∶1的关系,如10平方米的房间,踢脚线的使用量约在9米左右。
原作者:
来 源:
共有3121位读者阅读过此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