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给成都市民带来前所未有的恐慌,也引发了市场对房屋质量和结构安全的高度关注。地震中,很多成都人感到楼层越高晃动越厉害,纷纷怀疑是不是楼层越高越不安全。 这种“恐高症”导致购房的观望心态,以及对房地产市场信心的缺失,给成都房地产业带来打击。由成都市房地产管理局提供的《震后成都楼市报告》表明,购房者倾向于买低层住宅(根据国家1999年开始实施的《住宅建筑设计规范》,高层住宅为10层及10层以上的住宅——记者注)。 6月18日,“成都市高层建筑抗震与防震专家研讨会”举行,会议由成都市房地产管理局主办,邀请了国内一批行业专家参加,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不必“恐高”。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欢成在震后带领调查组对成都20多个楼盘进行了调查。他表示,成都建筑物抗地震的能力已经远远超过实际标准要求,在地震中表现很好。 就高层建筑与低层建筑哪个更安全的问题,江欢成院士解释,无论是什么建筑都有一个科学的设计标准,有一个可靠度指标,高层建筑的可靠指标稍微低一点,但承受的地震作用相对小一些,并且更有韧性,因此高层建筑的结构是安全的。 此外,他针对灾后重建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把较大的注意力转移到对可修建筑物的加固上,例如成都下辖的都江堰市有很多住房可以修复使用,就能让原本住帐篷的受灾群众回家住;二是对住房进行结构设计时,把比较大的注意力从“小震不坏”转到“大震不倒”上,因为房子倒塌了就会危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建筑结构研究所副所长王翠坤认为,高层建筑在地震中晃动是正常现象。她解释说,建筑规范对高层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值是有要求的,尽管伴随楼层递增,建筑的晃动位移会增大,但这个指数是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建筑结构也是安全的。 成都房屋安全办公室在会上通报了震后成都市主城区房屋安全现状。截至6月2日,市房管部门共排查了房屋6363幢,包括30幢高层住宅及电梯公寓。从排查情况来看,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修建的房屋,绝大部分主体结构在这次地震中未受到破坏和损伤,房屋可以正常使用。另外,成都的房屋是按照具有抗击7度地震的能力设计的,加上成都主城区本身不在余震区,因此,成都主城区的房屋能够抵御余震。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院常务副院长龙为国举了一个例子,1985年美国的一个城市在3小时内发生两次地震,其中一次高达8.1级,但市区内1956年建成的181米高、42层的拉丁美洲大厦没有损坏,这说明,并不是楼层越高越危险。 他表示,成都地区的高层住宅以剪力墙结构居多,多层住宅主要是砖混结构或者框架结构,从抗震性能来说,由于剪力墙的设计水平比砖混、框架要高得多,所以从结构体系来说有很高的抗震能力。 成都市规划局总规划师王松涛表示,高层建筑的安全性已在全世界的规划和建设实践中得到证明,成都市人多地少的现状也决定了成都依然鼓励向空中要空间的规划政策导向。 (闵捷 杨恬)
原作者:
来 源:中国青年报
共有1762位读者阅读过此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