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采访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中心主任刘燕辉的时候,刚巧碰上他在给一家开发商讲设计方案。尽管从事多年建筑设计的刘燕辉,手中有很多现成的设计图纸,但他却不厌其烦地说服开发商尝试产业化住宅。 “现在,住宅产业化的时机已经到来了!”刘燕辉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国内住宅产业化程度太低” 《第一财经日报》: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住宅产业化的程度还很低,您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刘燕辉:在上个月举行的“万科住宅新生之旅”活动中,我曾发言谈到,住宅产业化有一个时机问题。实际上,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包括童悦仲以及我在内的一批人就已经提出了要“住宅产业化”,并为之奔走呼号。那时候,只要一提到住宅产业化,大家都叫好,但就是执行不了。 举例说明,中国的第一辆汽车是手敲出来的,但是现在中国汽车业已经基本实现产业化了。为什么住宅没有呢?首先因为时机不成熟。长期以来,中国的劳动力非常便宜,雇用农民工的成本很低。相对而言,做产业化住宅的一次性投资非常高。 住宅产业化程度低的另一个原因在于,目前国内住宅的需求量非常大,但是开发量却非常分散。整个产业没有整合,这种情况下,光靠政府号召是没有用的。开发商会觉得“产业化住宅虽好,但不是我们干的事情”,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投资产业化住宅,不仅成本高,而且速度慢。另外,市场上也不是特别需要好房子,开发商就更没有推动住宅产业化的积极性了。 《第一财经日报》:您的意思是说产业化的住宅才是好住宅,但是之前有一种意见认为,产业化住宅是一种标准化的住宅,因此不可能是特别高级的房子。 刘燕辉:先有了千篇一律,然后才能够出花样。任何产业,只有先标准化,然后才能多样化。仍以汽车为例,虽然它已经实现了产业化,但汽车产品仍有很多种,即便是同一品牌,也有不同型号、高中低档的汽车。 另外,住宅产业化并非要实现完全标准化,只需要将核心部分标准起来,例如卫生间、厨房、门窗等。 实际上,我国有一段时期,已经采用了预制装配等产业化住宅建设方式。只是因为当时的技术还不够成熟,最终又放弃了。现在这些技术问题早已经被解决了,产业化住宅比起农民工手工盖出来的房子,质量上肯定有优势。 我们要认识到,住宅对于当今社会来说,既是一种快餐式的产品,同时又有100年的寿命。所以我们用珍视生命的态度来珍视住宅,因为它的寿命比人的生命还要长。城市的居住者和建设者都要有这种责任心。 《第一财经日报》:目前来看,中国的劳动力还很便宜,在这种情况下,万科进行住宅产业化的尝试意义是什么? 刘燕辉:在推动住宅产业化的十几年里,时机一直没有成熟,所以要求所有的开发商都来搞住宅产业化不现实。为什么万科要尝试住宅产业化?因为对于它来说,时机到了。只有进行了住宅产业化,万科才能够保证其行业领跑者的地位。同时,万科也有进行住宅产业化的资金实力和技术力量。 所以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仅要有吃螃蟹的勇气,还要买得起螃蟹。当然,万科也将是第一个住宅产业化的受益者。 同时,万科还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在它的带动下,产业化住宅的产品将逐渐被市场接受,其他的开发商会因市场而投入到产业化住宅开发中去。 “住宅产业化的时机已经到来” 《第一财经日报》:那么,您认为中国目前进行住宅产业化的时机是否已经成熟? 刘燕辉:住宅产业化的时机确实已经到来!回顾过去,中国的住宅产业经过了四个阶段。首先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们进行的是住宅功能研究。90年代中期是对住宅的性能研究,到了本世纪2000年以后,我们是对住宅的要素进行研究。在这个过程中,住宅产业化始终是大家关注的核心和焦点。 到了今天,我们的人力、国力、物力、财力的基础都有了,又有了万科这样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中国住宅产业化的时机已经到来了。 《第一财经日报》: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每一年都有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而这些人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很大程度上,粗放型的建筑业为这些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实现住宅产业化后,建筑业是否失去接纳农民工的能力,这些人又将涌向何方? 刘燕辉:农民工不可能永远是农民工!在粗放型建筑业里,对农民工的技术是有要求的,比如泥瓦匠需要会抹平等。实现住宅产业化后,实际上对人的要求降低了。工种被细分的流水线上,每一项操作都很简单。这就类似于农村进城务工的女性,很多都进了电器制造工厂,产品虽然精细,但对工人的技术要求却很低。 另外,社会本来就是一个自我平衡的机体。当建筑业不需要那么多工人时,自然有别的行业来接纳他们。 《第一财经日报》:和日本等住宅产业化程度高的国家比,中国目前还很落后。要追赶上这些国家,我们还需要花多少年的时间? 刘燕辉:和日本相比,中国目前的差距至少有几十年。但要说多少年能赶上日本,这个时间很难预测,因为中国的发展速度实在太快了。 直至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中国的住宅水平还非常低。当时论证抽油烟机对住宅的必要性,我们都花了五年时间。谁能够想到,十几年后的今天,我们的住宅达到了这样的水平! 所以说,实现住宅产业化的时机已经成熟,我们需要的只是一个社会氛围。一旦这个氛围形成,住宅产业化指日可待。
原作者:
来 源:福建省建设厅
共有1861位读者阅读过此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