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特别精心地打理着这个家。在她的潜意识里,似乎是在用这样一个美丽的家向人们证明:中国人可以像发达国家的人一样生活得有品质,只要你自己有足够的水准和积极的心态去这样做。人到中年,无论昨天的梦想是变为今天的收获还是被现实的庸碌埋葬,都应该静下心来想一想,这一生中到底做了哪些有价值的事?又是否真正领略过生活的美好?温暖明媚的阳光里,有多少情感的故事在这里留下印迹? 家中的装修设计风格处处是她的痕迹,丈夫百分之百放心地把这项浩大的工程交给她。最后却又每每抱怨:“家弄得这么漂亮,我又怕碰坏了这儿,又怕弄脏了那儿,很不舒服呀。”不过女儿这时候总是向着她的。 Susan在上海、深圳等地的家风格各不相同。深圳的家是坐落在高尔夫球场中的一幢别墅。亲切的乡村风格,布艺上撒满细碎的小花,与窗外的青草野花遥遥相映,很纯朴,很country。在北京,她80%的工作范围都在CBD内,所以她把家也安在这里,出行方便,工作效率高,甚至晚上有活动时临时赶回家换晚装也来得及。 这个家安在古都,她希望它能够有古都的风貌神韵。所以一层主要采用中国古典家具和装饰。但她也意识到,纯粹的中式风格对于现代人的生活来说未免显得沉闷,于是她借鉴西方最好的酒店常见的东西合璧的装饰风格,古中国的堂皇大气被软装饰和鲜明的色彩点缀得多了一份温馨轻快。二楼则是截然不同的装饰风格,浅浅淡淡的色调,星星点点的花朵,重重叠叠的花边,是Susan最爱的英式风格,那种婉约雅丽,是成熟女子心里永不老去的少女情怀。 据她自己说,她的家主要有两个功能:一个是居住,另一个就是招待客人。她家的周末Par ty在朋友圈中已颇有名气。客厅很大,惟一的缺点是长而窄。于是她用错落有致地摆放着的沙发,将整个大厅自然地分成几个大小不同的区域;从天花板上垂下的帷幕,将落地窗前的一小块面积分隔开来。即使高朋满座时,高谈阔论、任意挥洒与喁喁低语、促膝清谈,也依然各不相扰。当厚厚的帷幕拉起时,窗下阳光灿烂,窗外碧空如洗,而帘内幽暗静谧,俨然两个世界。 不过女人们最喜欢的,还是二层那个小小平台。这套房子原本是复式,连接一二层的楼梯旁有一个天井般过于细长的空间。她将这里也隔为两层,二层因此增添了一个地势略高面积不大的平台。坐在落地窗前,絮絮地闲话家长,抑或只是静静地享受明媚和煦的阳光,或是俯瞰23层脚下的万家灯火(查看地图)。这里便是她们的“女人俱乐部”。 家里装饰得如此温馨舒适,她出门的愿望降低了许多。过去20年里,往往一年中她只有四分之一的时间呆在家中,根本没有时间享受生活。手提皮箱飞来飞去,于五星级酒店里度过一个个夜晚的日子,有许多黯然和无奈。现在她更多地呆在家里,看看书、听听音乐,和女儿聊聊天。自从有了这样一个令人眷恋的家,她对人生、事业的思考和认识都渐渐有所改变。面对繁重的工作压力,一个女人最终的选择仍旧是最原始的那种对生活的眷恋,对家庭的回归。 Susan是唯美的。和先生收藏的艺术品相比,她搜罗的装饰品也许艺术价值未必高,但是工艺精美,装饰家再合适不过。 小时候,她的家是当时中国无数普通的家庭中的一个,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自然也没有装修的概念。只是贤淑而灵巧的母亲精心的布置那个不大的、朴素的家,在她童年和少年的记忆中,永远都保留着那种洁净、舒适而温馨的气息。她也秉承了母亲聪慧的心思,自然而然地注重布置自己的小卧室,搭配衣服鞋帽。上大学的时候,同样是普通的木床,可是她的床却总是与众不同:一圈撒满小小碎花的帐子,一块同样花色的盖在被子上的花布,帐子上满缀的各种小玩意儿,床边贴的几张漂亮的风景画或是照片,还有床头经常更换的一小束野花,往往引来其他宿舍的女生参观和效仿。 大学毕业后不久她结婚了,终于有了一片可供她尽情施展身手的小天地,虽然当时手中的钱一共也不过几千块。家里的椅子是单位给的,可是她不喜欢那颜色,就买回油漆,自己动手把四把椅子全部漆成白色,顺便把绿色的铁窗也刷了一遍。这样使用纯白色,在当时应该算是相当大胆和前卫的风格了。20世纪80年代深圳的商品供应还很缺乏,仅仅为了买到合意的窗帘,她居然专门坐火车跑了一趟广州。直到现在,那鹅黄色的窗帘她还好好地收藏着,作为那个年代、那段韶光、那个最初的家的记忆。而即使现在看起来,那娇嫩的颜色、雅致的图案,也依旧不觉简陋低俗。至于那张宽大的双人床,则花去了他们整整八百元钱,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无疑是一笔巨款。无怪乎到家里参观的朋友都惊呼“太豪华了”。 现在这个家住的时间虽然不长,但生活用品配备十分齐全。因为不管居住多久,Susan对自身的生活质量都绝不降低要求。各处摆放的小装饰品如小玩具、画、花瓶、烛台、相框,琳琅满目,都是她多年来从世界各地搜集来的。别人去欧洲都是买名牌,她去欧洲喜欢逛小古董店,看小玩意儿,所以朋友们都觉得她实在与众不同。 卧室的大镜框里镶的不是什么名画,而是一幅丝织品。那是她出差巴黎时,在一个小古董店淘来的,价钱也并不贵,裱起来,挂在床前,那素雅的色彩和精致的花纹所流露出的典雅而娴静的气息,和卧室纤尘不染、层层叠叠的洁白帷幔搭配得如此和谐融洽。 从香港的一个英国女孩子开的古董店里,她觅得了一套粉红色的瓷器。手绘的花卉图案各不相同,极其精美考究,让人不能不惊叹设计者心思的巧妙。有的人喜欢将漂亮易碎的瓷器妥帖地收藏好,轻易不会拿出来用一次,而天性好客而豪爽的她,则觉得和朋友一同享受才是一种最大的乐趣。 不过最令她得意和欣慰的还不是收藏的日渐丰富和每每有用武之地,而是能够收回很多中国的老东西。开始迷恋古典文化中的许多精粹,是三十四五岁以后的事情。从那时候起,收回一点民族的旧东西,也就成为了她日常的一种爱好和工作。 有的人对家的基本要求很低,只要能睡觉就行;有的人则要求很高,最好休息、学习、娱乐功能兼备。而Susan说:首先要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才会有一种美好的心情去营造一个各方面都比较完善的家。 初进她的家时,许多朋友曾经惊奇:“家原来还可以装成这样啊!”“简直像外国人的家嘛。”不熟悉她的人往往会以为她有长期在国外生活的背景。那种无论大事小节,都如西餐的餐具与礼仪一般的精雕细刻、一丝不苟,在中国人的家庭里一般的确是见不到的。 usan在香港时曾在法国、荷兰的银行工作过,在“空中飞人”的生涯中,她住遍了几乎所有最好的五星级酒店,有机会了解到西方的社会生活、风土人情。在那样一个年轻的时期,审美意识、世界观都在慢慢形成的阶段,她也一直在观察、比较与学习。现在她在家庭软装饰中用色和搭配既协调又大胆,颇具西方人的风格和胆色。 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有机会经常走出国门、开阔眼界的中国人,她的眼光透过家居的层面,看向更广更深的生活。她曾深刻地体会到:很多人所谓的家庭装饰也不过是一些名牌产品简单生硬的拼凑和堆积,而真正体现和决定生活质量的软装饰依然被大多数人所忽略。 所以,她特别精心地打理着这个家。在她的潜意识里,似乎是在用这样一个美丽的家向人们证明:中国人可以像发达国家的人一样生活得有品质,只要你自己有足够的水准和积极的心态去这样做。人到中年,无论昨天的梦想是变为今天的收获还是被现实的庸碌埋葬,都应该静下心来想一想,这一生中到底做了哪些有价值的事?又是否真正领略过生活的美好?
原作者:
来 源:中装协中国建筑装饰网
共有1912位读者阅读过此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