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行业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与金融紧密相连。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建设部等九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巴曙松教授。 记者:去年的博鳌房地产论坛上,您认为变革中的中国房地产行业关键在于金融变革。现在您对这个看法是否有所改变?事实上这两年国内开发商在融资渠道上的进步很大,开发商的实力也决定了资金似乎不是太大的问题。 巴曙松:房地产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企业,融资特征与一般行业有很大的差异,大家以前往往会说,房地产行业最为重要的前三位因素是:位置,位置,位置。实际上,从近几年的房地产市场调控看,最为重要的前三位因素变为:资金,资金,资金。原来房地产行业不太考虑金融问题,那是在行业起步阶段的特定时期的产物。可以说,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变革中的中国房地产行业,关键因素在金融,这个看法,我认为会持续一段时间。 房地产行业的金融创新,并不仅仅局限于国内开发商的融资创新。实际上,从房地产开发商的融资情况看,从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口径看,银行贷款在整个房地产资金来源中的比重,已经下降到国际平均水平左右波动,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可以说是宏观调控给引导出来的。但是,开发商的资金状况差异也很大,资金来源渠道广的大型上市公司当然要好一些,但是依然有不少中小房地产企业资金十分紧张,近期陆续出台的一些调控政策,主线之一就是资金。 记者:2006年以来,国内股市一片繁荣,有人说股市将分散目前集中投在房地产行业的资金。您认为呢?如果说有所分流,这样的认识应该是基于一个什么样的现象判断。 巴曙松:把房地产和股票市场进行对比,是因为两者都是资产市场,两者之间既有此消彼涨的替代关系,例如一个市场的资金退出到另外一个市场,也有相互的推动关系,这是因为两者都是资产,在流动性泛滥、人民币有升值预期的情况下,资产都有升值的趋势。房地产市场与股票市场的资金流动关系,取决于这两种关系谁占据主导地位。香港市场是房地产市场与股市相互推动的典型,在香港市场上,房地产的上市公司一度占据主导地位,房地产公司业绩的上涨带动股市上涨,财富效应会从股市波及到房地产市场,只是后来随着香港上市公司的结构的改善,内地的制造业和资源类上市公司增多了,这种状况才逐步改变。在这种相互推动中,也特别注意防范经济的泡沫。 从基本面来看,实际上这取决于两种市场之间的风险收益成本的对比。房地产市场的热点是区域性很强,我们只能说在有的城市,房地产市场的综合收益率已经低于股市,但是也有一些城市,房地产的综合收益率是高于股市的。 记者:新一轮的宏观调控的具体措施已经出台了,讨论较多的首付问题有了一个让人吃惊但是似乎比较合理的结果。区分对待不同的结构与不同地域成为一个好的信号,您对此有何评价? 巴曙松:首付从微观操作层面实际上是银行对不同信用状况的客户、不同类型的楼盘的风险所进行的一个识别,信用状况差、风险高的楼盘,首付就应当要高一些,以避免银行遭受偿还方面的风险。这个政策在宏观上的意义,就是因为现在绝大部分的消费者购房是通过银行贷款的,首付的提高会温和提高购房的门槛,特别是对于第二套住房的门槛。这个政策的实际执行比较重要。因为对银行来说,往往是能够购买第二套住房的贷款者,往往偿还能力还比较强,信用风险比较低,理论上来说银行给予的风险定价是可以低一点的,但是此时需要考虑的是服从于房地产调控的需要。 记者:2006房地产金融行业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应该是什么? 巴曙松:不仅房地产金融,整个金融业都面临着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在过剩的流动性的金融环境下,一方面根据调控的需要要抑制房价的过快上涨,另外一方面过剩的流动性需要寻找渠道来吸收,不在房地产市场上吸收,就需要开辟新的渠道,债券市场的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都是必要的,把资金引入到对促进经济增长更有积极意义的领域。房地产金融本身也可以创新,例如可以通过REITS等形式,把房地产作为资产的投资功能分离出来,吸引一部分流动性。
原作者:
来 源:中国建设报
共有2538位读者阅读过此文
|